中國大陸19日公布於感染H7N9的人類病例中,發現變種病毒。疾管署今天(20日)表示,國內也發現同樣的病毒變異情形,H7N9已突變為對禽類有高致病性的病毒,一旦流行恐造成大量禽鳥死亡,疾管署將與農政單位強化人禽管控措施,加強聯合防疫。疾管署也發現,H7N9病毒已對部分抗病毒藥物產生抗藥性,因此也公布新的診療指引,讓臨床醫師能更有效治療患者。

國內日前確診首例H7N9境外移入個案,疾管署20日表示,已於15日完成其基因序列分析,結果發現H7N9病毒產生變異,突變為對禽類有高致病性的病毒,並已於16日將這項資訊發布於「全球流感基因資料庫網站」(GISAID),與世界各國分享。

疾管署指出,中國大陸19日公布在2例感染H7N9的人類病例中,發現病毒變種為高致病性,與我方日前所得的結論相同。由於突變結果已變為「高病原性」病毒,禽傳禽能力大增,雖然突變尚未導致「禽傳人」及「人傳人」的能力增強,但一旦發生流行,恐將造成禽類大量死亡。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:『(原音) 這突變的病毒對於禽鳥來說是有很大的殺傷力,對禽鳥的產業來說,一旦有H7N9入侵是有可能導致大量的禽鳥死亡,所以不管是人跟禽鳥這方面的防治我們都會繼續加強,以免讓H7N9從中國大陸入侵。』

疾管署指出,以往H7N9病毒在禽類間是低病原性、致病力不強,因此禽類染病後症狀也不明顯;在病毒突變後,不但在禽類間的傳染力、致病力大增,且症狀也更明顯,以公衛的角度來說,因容易察覺疫情將有利於防疫,疾管署將與農委會密切配合,強化人禽管控措施,加強聯合防疫。

另外,疾管署也於首例H7N9境外移入個案發現,H7N9病毒已對克流感、瑞樂沙等抗病毒藥物產生抗藥性,因此20日也發布了新的新型A型流感臨床診療指引,建議醫師可加重劑量治療,或改採其它抗病毒藥物,以確保治療效果。


05EE5719719D7B6D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mk445w4k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